香港金管局警告海外加密货币公司违规宣传行为,强调消费者需警惕“银行”虚假描述背后的潜在风险

jay交易商監管2个月前 (11-16)19
香港金融管理局警告公众:警惕海外加密货币公司的虚假“银行”宣传事件背景银行条例与法律要求公众应注意事项香港金管局声明名词解释今年相关大事件事件背景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近日注意到,一些未在香港持牌的海外加密货币公司在香港活动中自称为“银行”或在其产品描述中使用“银行卡”一词。这类行为涉嫌违反《银行业条例》,可能误导消费者认为这些公司为香港持牌银行,进而对...

香港金融管理局警告公众:警惕海外加密货币公司的虚假“银行”宣传

事件背景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近日注意到,一些未在香港持牌的海外加密货币公司在香港活动中自称为“银行”或在其产品描述中使用“银行卡”一词。这类行为涉嫌违反《银行业条例》,可能误导消费者认为这些公司为香港持牌银行,进而对其产品与服务产生错误认知。

银行条例与法律要求

根据《银行业条例》,只有获得香港金融管理局授权的持牌银行、有限制牌照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统称为授权机构)才能在香港从事银行业务或接受存款业务。任何未经授权的个人或公司不得在名称或描述中使用“银行”一词,也不得声称自己是银行或从事银行业务。

  • 条例第97条:除香港持牌银行或中央银行外,任何人在未经金管局书面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在业务名称或描述中使用“银行”一词或其衍生词。

  • 违反上述规定将构成犯罪,可能受到法律制裁。

公众应注意事项

香港金管局提醒公众注意以下事项:

  • 并非所有带有“银行”字样的加密货币公司均为香港的持牌银行。

  • 加密货币公司提供的“银行卡”或其他类似服务未必受到金管局的监管。

  • 消费者应仔细核实公司是否为香港的授权机构,以免遭受潜在的财务损失。

香港金管局声明

香港金管局对这一现象表示关注,并重申消费者在选择金融服务时需提高警惕。金管局明确表示,未获得授权的加密货币公司使用“银行”一词的行为不仅可能误导公众,还涉嫌违法。未来,金管局将继续加强监控和执法力度,以保护消费者权益。

名词解释

  •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央银行,负责监管银行业及维持金融稳定。

  • 银行业条例:香港规范银行业的法律框架,旨在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 加密货币公司:提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及相关服务的企业。

今年相关大事件

  • 2024年10月:香港金管局发布关于虚拟资产和加密货币公司监管的新指引,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督。

  • 2024年11月:金管局关注未持牌加密货币公司在香港市场误导性宣传的情况,并发出公开警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dailyfx24.com/news/319400.html

您暂未设置收款码

请在主题配置——文章设置里上传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